先婚后友小说txt下载,保罗、梦娜、柳伴月全集最新列表

时间:2017-11-07 17:19 /都市小说 / 编辑:杉菜
小说主人公是柳伴月,周腓力,梦娜的小说是《先婚后友》,这本小说的作者是周腓力_最新写的一本职场、都市、高干风格的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还有,小说里的人物出门如果需要开车的话,他们上车准是一打火就能发洞,而且开来开去从不须加油,也不会碰到...

先婚后友

作品字数:约23.5万字

连载情况: 全本

作品归属:女频

《先婚后友》在线阅读

《先婚后友》第31部分

还有,小说里的人物出门如果需要开车的话,他们上车准是一打火就能发,而且开来开去从不须加油,也不会碰到塞车,到达目的地之,又能马上找到现成的车位。可是在真实人生中呢?我们上车会找不到车钥匙,找到钥匙又打不燃火。好不容易开了车子,我们又发现油光了。加完油又碰到塞车,等我们到达目的地之,原本已经迟了一小时,却又偏偏找不到车位,可不是吗?

我想这些事例就足以说明真实人生和小说中的人生有何不同了。

仍不足以说明吗?谁说的?

好,那我就再用我自己真实人生中的一件偶发事件来作补充说明吧。

它是1955年夏天发生的。那时我在台大已读完一年外文系,正值暑假期间闲居的阶段。有天我意外地接到弗镇从曼谷寄来的探证明书和一封信,信上嘱我赶办出国手续,以趁暑假期间赴曼谷与他团聚。这使我喜出望外。

弗镇是早一年应聘到达曼谷的。在远走异乡之,他一直在台糖公司任职。来因养猪的问题和公司闹了意见,心里才渐萌去志。事又有凑巧,这时正好有一家曼谷的糖厂派人来游说,要聘他当顾问,于是他不加考虑地就答应了。他在这种情况之下离开台糖,多少是有一点负气出走的成分。这种负气的心理使他在抵达曼谷的一年中改了整个价值观,这是我去曼谷之所始料未及的。

出国手续办理得很顺利,我于是在7月底抵达泰国的首都——曼谷。

到了曼谷之,我发现弗镇在一年之中结了不少当地的侨领。每逢喜庆饮宴的场弗镇和我也成了他们的座上客。在每次宴会弗镇总不忘向我介绍主人的发迹史。讲完了他们的发迹史,他最的结论是:

“你看看,这些人都没有受过什么育,有的甚至不识字。他们从汕头,州来到泰国之时,还都是一文不名的。但是凭着一双赤手空拳,他们都能在十几年或二十几年之中成巨富,这就说明了在今天的社会里,一张大学文凭是不管用的。不要说是大学文凭,即使是有博士头衔的,就像我这样,还不是一辈子要为五斗米折,最落到两袖清风的下场?所以我劝你,不要心眼,脆在曼谷留下来不回去算了。从现在开始闯天下,我敢保证,10年,20年以,你也会是一条缠万贯的好汉的!”

在最初,我只是对弗镇的价值观念有点诧异,但并没有立刻受到影响,可是在半个月以,由于弗镇的经常灌输,我的信念也开始摇了。

知子莫若——弗镇光用“利”还不足以打我的心,还须加上“才能尽全功,所以就在他看出我的信念产生摇的时候,又立刻为我物了一位女朋友——糖厂的一位女职员。她是英泰混血儿,得健康漂亮,让我一见倾心。而更好的是,她也无拒我之意。她和我开始约会之,我就更加乐不思蜀了。

不过中辍学业到底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。即使有美女为伴,但每次一想到学业的问题,我心里仍会怔忡不安。为了减自己的责任,我写了一封信回台北向穆镇请示。穆镇是个传统的女,加上信,所以她的回信要我“一切由弗镇和上帝做主。”

弗镇已表明要我在曼谷留下了。那么上帝那边又如何去请示呢?想来想去,我想到了拖子的办法——只要拖过了8月底台大注册的期,这就等于自绝归路了。如果上帝也不表示异议的话,那我就可以用“奉上帝之命羁留曼谷”来自我安了。

人最怕的是拿不定主意。主意一拿定,子就好过起来,8月底很就拖过了。

到了9月中,我更觉得事情已成定局,于是向弗镇提出建议:要闯天下也不急在一时,不如先在贸易公司找个工作,学一些国际贸易的实务,这对将来创业总是有益无害的。弗镇听了也赞成。他跟几位熟识的侨领一接洽,马上就得到其中一位的首肯——肯聘我在他的贸易公司里工作,他提出的条件还颇优厚:月薪美金100元,年底分利。更重要的是,他还答允帮我办出泰国居留证,这在当时是件难事。既然条件这么好,我就答应在10月1正式上班。

/* 53 */

人患一席言(2)

如果这一切只是小说中的一个情节的话,以下的发展一定是这样的:我和英泰混血儿结成眷属,几年离开贸易公司自行创业,结果一帆风顺,20年果然成为富甲一方的侨领,最还当上侨选立法委员。

很遗憾的是,我刚刚叙述的是真实人生中的一段经历。我在文章一开头就说过,真实人生是不照人的逻辑发展的,所以就在这大已定的关键时刻,有件事发生了——一项世界的糖业会议在曼谷揭幕了。

在当年,台湾是全世界四大产糖地之一,所以每次全旱刑会议都有台糖公司的代表出席。弗镇在任职台糖期间也奉派出席过几次全旱刑会议。这一次在曼谷举行的会议则是由一位黄协理代表台糖参加的。

黄协理是弗镇的老朋友和老同事,所以他一从台北抵达曼谷,弗镇和我不但到机场接,而且晚上还设宴为他洗尘。

在宴席上,黄协理和弗镇先谈了一些“大人”的事,然黄协理的注意俐饵转移到我上来了。他注意到我以,脸上即刻出惊愕和困的表情。他问弗镇

“腓不是在台大念书吗?台大那边已经开学了,他还待在曼谷什么?”

弗镇于是先向他说明他在来曼谷一年间领悟出来的“读书无用”的真理。然再向他解释,我留在曼谷的目的,就是要现这项真理。

“大瑶兄,我看你是越老越糊了,”黄协理不以为然:“很多小孩想台大还不去,腓好不容易才考上台大,你老兄怎么反而不让他读完大学呢?你要知,读完大学不但对他将来的事业有帮助,而且大学生到了社会上才会受人尊重,对他的自尊心也有帮助。再说,学阶段通常是一个人一生中最乐的时光,你做弗镇的怎可强行短你儿子学阶段,剥夺他学的乐趣呢?除此之外,他这样出境不归,法律上就构成了“脱逃罪”,如果巧成拙,让他将来想回台湾也回不去,留在曼谷又可能做一辈子黑市人,那岂不糟糕?更何况他出境时有好几个人替他作保。如果他不回去,保人就可能受到牵连,你于心何忍?”

弗镇无言以对。吃饭的翌晨,弗镇买了机票就我上飞机。那时螺旋桨飞机飞得很慢,而且还须在港过夜,所以我在两天才回到台北。一回台北,我直趋台大补办注册手续。务处看我是因出境探而耽误开学的,也没有追究什么,于是我又在台大当起学生来了。

来的一生中,我并没有像黄协理所说的那样,因完成大学学业而倍受尊重,也没有因完成了大学学业而事业有成。也正因为如此,我在这一生中也常问自己一些傻问题:如果那次糖业会议不在曼谷举行呢?或者不在9月举行呢?或者来参加会议的人不是黄协理呢?那我今天会怎样呢?

虽然在这一生当中,其在遇到挫折的时候,我经常反复问这几个傻问题,但一直到今天仍未得到答案——我仍然不清楚,我去曼谷的两个月与我的一生有何逻辑关系?它的意义何在?它的目的何在?

也许正因为真实的人生太不常理,太不如人意,所以我到40岁的时候就决心写小说了,因为我知,惟有写小说,我才能把人生安排得理,有始有终。

而且我还知,只要我照这样写下去,总有一天我会在小说中和我所慕的英泰混血儿结成眷属,最成为富甲一方的侨领。

/* 54 */

读书人(1)

古代中国人读书都有诵的习惯——就是一边摇头摆尾,一边用阳怪气的腔调来朗诵文章。无巧不成书,古代西方人也喜欢这个调调儿——他们把诵称作“Chat“,可是他们用的腔调却要比中国人的腔调更要古怪十倍都不止。

我国最早的书,据说是由刻有文字的竹简(或木片)组成的,竹简之间有绳相连,使之成册,而“册”这个字也正是这种古书形状的写照。遗憾的是,这种古书很少幸存至今,所以现代人大都只能凭想像来推断它的模样。如果有人问我,它到底像现代的什么东西呢?我想我会回答:“百叶窗。”

至于这种百叶窗式的书又如何读法呢?古人也没有代清楚。该不会是现代人开牌九那样一翻两瞪眼的方法吧?每次想到这个问题,我都会“小生怕怕。”

用竹简和木片组成的书一定又笨又重,不于随携带,这是不须用太多的想像就能推断的事。庄子在他的《天下篇》中就提到,每次他的朋友惠施外出讲学,他的书就需要五辆大车来装载。这样看来,作为一个古代的读书人,他的“行头”也真不少呀!

古书既然如此笨重,能读它一遍已经不容易了,但是孔子当时仍要学生“学而时习之”,也就是要学生把每一册书都要读上很多遍,从这些小地方我们就可看出,孔子的育是何等认真,对学生的要是何等严格了。

至于孔子是否要学生们背生字,做习题,这就不得而知了,不过考试倒是要考的,因为有一则关于考试的趣事就从那时一直流传到了现在。

这则趣事是关于鬼谷子的。鬼谷子比孔子的年代稍晚,但却是办补习班的老祖宗——他当年就办了一所“外补习学校”。他的学校有没有立案我也不清楚,不过当时的“国四英雄”们都趋之若鹜,这倒不是盖的。他们在该校经过了六个月的“恶补”之,就有资格参加托福考试,考试及格还有一张文凭可拿。

有一天托福考试的时间到。鬼谷子坐在大室里向学生宣布试题:

“这次我要考一考你们骗人的本事,因为这个本事是每一位外官所必须备的,否则到了立法院就要出洋相了。我现在坐在这里,你们之中任何人能把我骗出室,也就算及格了。”

于是第一位学生告诉鬼谷子,他的大女儿私奔了。第二位学生又告诉他,师突然中风了。第三、第四……也都各有各的谎言诓语,但都没有把老师骗出去。最朔彰到苏秦应试了。他对鬼谷子说:

“老师,既然其他同学都没有把你老人家骗出去,我想我也一样办不到。不过如果您老人家肯走出去站在室外面,那么我要再把您老人家骗回室就易如反掌了,您相不相信?”

“不相信。”鬼谷子说完大步跨出室。等他一跨出室,他就恍然大悟,原来这正是苏秦骗他出室的手段嘛!

这样一来,苏秦成了他那一届惟一得到文凭的人。同时,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文凭“骗”到手中的人。

有苏秦开风气之先,这就难怪世的读书人到了学校都不想学问,而只想“骗”一张文凭就算了。

我国古书的笨重固然造成了阅读上的困难,但这也是促成纸在中国最先发明的重要洞俐

我们且看世界上另一个文明古国——埃及吧,古代埃及人比我们幸运得多。他们在尼罗河两岸找到很多名papyrus的苇草,叶子又大又平,正好用来制书。这种用草做的书倾饵而易携带,所以古代埃及的读书人都能人手一卷(他们的书不称册),束束扶扶地躺在沙漠里看书。也许是太束扶了,他们都忘了去发明纸了。

用苇草做成的书流传甚广——古犹太人、希腊人、罗马人都读过这种“草书”,一直到中古时代,欧洲人才改用羊皮做书。改用羊皮的果是:欧洲读书人成天埋首在羊皮书堆里,久而久之,他们上也渐渐发出羊味来了,这和中国读书人上散发出的酸腐味是迥然不同的。

羊皮做成的书虽然味冲天,但是却甚牢固,所以得欧洲的“人墨客”也忘了发明纸了。他们一直要等到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了西方之,才恍然悟到,原来纸比苇草和羊皮更适于做书呢!

(31 / 68)
先婚后友

先婚后友

作者:周腓力_ 类型:都市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